3-2 教学内容(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;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;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) 由于采用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,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有所变更。
课程内容体系:
- 基础知识,学习C语言必备的知识,如数据表达、运算规则;
- 三个基本程序结构:组成程序的框架结构;
- 访问数据手段:数组、指针、函数、文件;
- 基本程序设计方法:
(1)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:自顶向下,逐步细化。
(2)设计风格:缩进式书写格式、模块化、注释等。
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:
1.组织方式:
学习C语言犹如学习英语一样,它贯穿着两条主线,指导着我们组织教学内容的主流思想。首先要求学生读懂程序,了解程序在做什么,怎样在做,这是C语言翻译成自然语言的过程;其次是将头脑思维与问题用C语言程序求解、实现,这通常是指自然语言翻译成C语言的过程,即编程的实现。
2、教学目的与手段:
通过《C语言》课程学习,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有关编程方法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,因此,教学中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,而采取灵活多样手段,因此,在课堂上,时而方案讨论,以达到一题多解的灵活多变的分析能力培养;时而由教师引导,再由学生推出结论的逻辑能力培养;有时,通过10分钟的测验,或学生的演示,进一步掌握学生情况,以便对课程内容适当进行调整等。
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:
我校《C语言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3:1,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于,它不仅仅是理论验证的场所,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程序调试过程中了解C语言的灵活性(如一题多解、语义、语法问题)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,从而达到能力的培养。虽然每章都有充足的练习、上机实践题,但根据每年的学生学习情况,每次作业、上机的内容略有差异,同时,逐年对原有内容进行增删,不断完善与提高上机实践的质量。
|